服饰是一个民族社会生活经验的积累,是民族历史的积淀和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一个民族*为显着的外在标志,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深刻反映着不同民族、不同区域、不同文化传统的人们的历史演进、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及文明程度。
早在新石器向青铜时代过渡时期,傣族先民形成定居水稻农耕文化,傣族的传统服饰就产生了,淡雅美观中讲究着实用,同时也将傣族人热爱生活、崇尚中和之美的民族个性和民间习俗体现的淋漓尽致。
随着时代的变迁,傣族服饰变化多样,但款式、色调、风格基本不变,追求轻盈、秀丽、淡雅,女性上穿短窄的衣袖,下着宽大的筒裙,简洁大方而又美感强烈;男性服饰则简单、朴实,上身为无领对襟或大上身为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宽腰无兜长裤净色长裤,多用白色、青色布包头。
而居住地域的不同,又让各地傣族的服饰变化万千,仅西双版纳的傣族就分为傣仂、傣哪和傣雅三个支系,分别俗称水傣、旱傣、花腰傣。
水傣,主要指分布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市等地区的傣族,也包括澜沧、江城、孟连等。水傣服饰以紧身衣和薄筒裙为经常穿着服饰,紧身衣多为浅色,外衣的袖子和腰身则比较窄瘦,筒裙长度通常能盖住脚面,花色多样。这是水傣青年女子的穿着,中老年妇女更偏向于深色系。其脚上通常穿着塑料或是胶制的夹脚拖鞋,方便实用。
旱傣,主要指分布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潞西、陇川、盈江、梁河和文山州的马关,楚雄州的大姚、永仁、武定,普洱市景谷等地的傣族。旱傣服饰中,未婚女青年上身着对襟或斜襟上衣,下着长裤,腰系绣花围腰,梳发辫盘于头顶;婚后则收发易装,改穿对襟黑色或白色短衫、黑色筒裙,束发于顶,外裹毛巾;进入中年后则戴用黑布缠制成的高筒帽。
花腰傣,主要指分布于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的漠沙、腰街、戛洒、水塘等地的傣族。花腰傣服饰以黑色、红色基调为主,贴身的短褂长及上腰部,领口用细银泡拼成上下交错的菱形图案,腰间装饰长达五、六米的绣花腰带,头戴尖顶“鸡枞”斗笠帽,帽沿上翘。
服饰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体现之一,充满异域的度假氛围,使版纳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为了成全一份度假的情怀,上河居依河而筑,将民族文化的美观与实用完美结合,带你感受版纳*美的风景线。
- 西双版纳
- 上河居